区块链世界
标题:
第二家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离开”日本 谁在玩躲猫猫游戏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少杰
时间:
2018-4-23 17:12
标题:
第二家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离开”日本 谁在玩躲猫猫游戏
如果不是想要借着行业发展之初,寻找制度、技术、政策上的漏洞来攫取暴利,从2016年开始大量涌现的国内一群顶级币圈炒家设立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可能到今天成“不可收拾”的状态。而对于国外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来说,亦是如此!
4月17日,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Kraken发电邮给日本居住用户,称将于6月中旬终止在日本的虚拟货币交易服务。而这也是继币安之后,第二家退出日本市场的国际数字货币交易所。
向来对于数字货币交易秉持包容心态的日本,缘何使得两家数字货币交易所相继离开。
各国强监管如期来临
“G20峰会未能对全球火热的数字货币交易达成一致监管意见,但是毫无疑问,在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数字货币的交易是持谨慎并且严格监管的态度;在日本,从表面上来看,对于交易所平台入驻并未设限,然而细究之下,日本金融监管政策其实相当严厉,一旦某家交易所平台出现人为的技术问题或者交易漏洞,这个平台就无法在日本生存;而中国,对于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则是采取直接取缔的政策。”
记者了解到,日本是第一个政府允许开设数字货币交易所、让数字货币交易合法化的国家,并且是最早以法律的方式制定了监管条文的国家。可是,为什么数字货币交易所却相继选择离开?
实际上,梳理这些年日本来对数字货币的法律和政策,不难发现,日本政府其实一直在紧密监控者数字货币发展以及平台交易的轨迹。
2014年2月,日本比特币交易所Mt Gox被盗85万个比特币(当时约合4.3亿美金)。日本立法者将这个交易所的失败作为数字货币行业的重要推动力。
2017年4月,日本政府修订了《资金结算法》,承认比特币是一种合法的支付方式,并为交易所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则。
2017年7月,日本政府正式终止了在交易所购买比特币所需支付的8%的消费税。
2017年8月,日本金融厅(FSA)透露大约有50家比特币交易所已向该机构提交了注册文件,并成立了专门监督数字货币的小组。
2017年9月,日本金融厅(FSA)发布了首批得到许可的日本“虚拟货币交易所”名单。首批获得牌照的日本境内虚拟货币交易所包括Bitflyer、Zaif、BTCBOX、GMO、QUOINEX、BitBank、Bitpoint等在内的11家交易所,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批正式获得政府批准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前述人士指出,虽然日本在法律上数字货币确立的其合法地位,但在政策上是非常严格的,有着很强的制约性,这可能是币安、Kraken选择离开日本的原因。
反观中国,对于数字货币以及交易所平台的监视则有过之而无不及,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将ICO定性为非法集资。七部委的通知基本上给ICO判了“死刑”。同时,国内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服务器被迫全部迁往海外。
谁在玩“躲猫猫”游戏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ICO还是数字货币交易,都像是一场正在进行着的“躲猫猫”游戏。
“既然国内不允许炒币交易,那么他们就把服务器按照就近原则迁往日本、韩国或者新加坡,如果这些国家也开始制定监管政策,那么就把服务器迁往更远的非洲、中南美洲小国家或者避税天堂。全世界那么多国家,总会有可以安放服务器的地方。”国内有专家如是指出。
但问题是,为什么各国政府与这些交易所之间似乎存在着“深仇大恨”,像是演绎着没有硝烟的战争呢。
在业内专家看来,数字货币的定性首先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被广泛接受,而炒作数字货币则明确被定义为投机。全球目前所知的数字货币且在交易所上市的就有2000多种,其他以诈骗名义存在的币种则不计其数。如此任其自然的话,不仅各类数字货币发行将成泛滥之势,交易平台也会“趁火打劫”大发横财,由此造成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和风险无法估量,一旦危机爆发,更是不可想象。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7年10月之前,国内的ICO市场简直“妖魔横行”,只要有利可图,只要能够组建团队,就可以借助ICO发币攫取利益。当ICO被叫停之后,这些人又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很多ICO项目纷纷走出中国,投向海外,继续以其他方式进行资金的募集。
在进行严格整治后,表面上看是风平浪静了,但实则“暗流涌动”。在项目方投向海外进行资金募集的时候,由于渠道单一,因此在ICO过程中出现了新的一个环节,叫做“代投”。2017年12月中旬,一位从事ICO代投业务的人士表示:感觉现在的ICO比去年7、8月时更疯狂,新项目源源不断,但也有很多代投在募集到资金后,直接销声匿迹。
“交易平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则至关重要,虽然名义上秉持中立,不为ICO或者代投项目站台,但是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中,没有一方是清白干净的。由此造成的法律诉讼案例已经在国内出现。从江西公安的立案到北京海淀公安对OKEX的立案,足以证明了这一点。国内的监管显然不会放松,全球其它金融发达国家同样不会听之任之。”前述专家指出。
所以,这场躲猫猫游戏在G20没出统一的监管框架之前,注定要延续下去。
技术创新不是制造“乱象”
毫无疑问,过去10多年,中国的金融科技保持了与欧美同步的发展速度,经历了跟踪并跑的过程,在移动支付等领域甚至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金融模式和产品,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日益彰显,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满足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这些金融创新对优化资源配置、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实体经济无疑已发挥了积极作用,说明我国在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树大荫凉大,堤高水也险,金融创新虽然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也为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随着“区块链”从高冷晦涩的专业术语变为全民热议的“爆红”风口,众多“嗅觉敏锐,图谋不轨”的商家和个人正在想方设法抢占先机,以各种花式“蹭热点”借机吸金。然而,在区块链一片“繁荣”之下,也隐藏着各种危机。
各种加密货币以区块链技术为幌子,大肆圈钱,整个市场泡沫化严重。不少公司以区块链之名,行坑蒙拐骗之实。一份白皮书,就可以募集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但其团队是否有能力将项目落地,是一个未知数,很多项目方在募集资金后直接销声匿迹,直接导致投资人血本无归。
“对于数字货币导致的金融乱象,要治本,就要在法规中明确投资者一味图利所应承担的责任。而对数字货币引发的一系列金融行为,应实行注册制,让企业持牌经营,合规经营。下一步应根据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办法,无论是放任自由,还是谈币色变都不利于这个行业的规范发展。”行业专家如是指出。
欢迎光临 区块链世界 (http://1868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