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世界

标题: 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不可混淆的货币“数量调控”... [打印本页]

作者: 曾海男    时间: 2018-4-2 19:05
标题: 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不可混淆的货币“数量调控”...
货币为何会成为——需要数量调控的“主权(法定)货币”?这个本源问题,眼下正被喧嚣尘上的“去中心(无政府、无监管),人人可发币”等概念所混淆。

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甚至变为币圈的理论依据,吸引大量人和资本投入到区块链、数字币炒作上。比特币等网络加密“数字货币”不断升温、大量涌现。
有人认为,区块链将实现货币的“去中心化”,金融的“去中介化”,即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建立充分信任的机制,实现“点对点价值转移”,人人自金融。与之对应,现有的由国家主权和法律保护、由政府或货币当局进行数量调控的“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体系,以及有中介机构参与的金融体系被认为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必将被新的完全由网络公民(网络节点)共同确定和维护规则、由电脑系统严格控制数量和流通的数字加密货币所取代,从而将建立一种去中心、去中介、没有集权、民主公平、充分信任的美好社会。

不过,这种比特币式的网络加密“数字货币”设计理念和运行体系,尽管听起来好像可以解决现有主权或法定货币体系存在的某些问题,但却严重违反了货币的本质属性、发展逻辑和运行规律,陷入人为设计的、完全封闭的网络环境之中,脱离现实而难以真正发挥货币功能,实际上只能是一种“科技幻想”或“网络游戏”。

现在,有必要理解,货币为何演变成为数量可调控的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交换的需要,又反作用于交换的发展。
交换的发展首先需要解决供需信息碰头的问题,由此产生了地点和时间固定的集市(交易场所)。同时,交换需要有统一的价值尺度,从而实现等价交换。

最早的物物交换由于种种原因成功率非常低,于是产生了被广泛接受,能够分成不同价值档次、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特殊物品,即“货币物品”。在不同的社会范围内,出现了不同的货币物品,如特殊的贝壳、骨头、羽毛等等。

在长期的实践和优胜劣汰过程中,货币物品逐渐集中到广受推崇、品质稳定(不易损坏或损耗)、有一定供应但又不能很容易获得、可以分割成不同价值档次(包括质量和重量标准,能够组合出各种价值数额)、易于携带和保管的贵金属(黄金、白银、青铜等)上,并集中发挥价值尺度、交换媒介、价值储藏三大基本功能。

货币的产生和不断规范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交换发展。交换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劳动成果,特别是剩余劳动的充分有效利用,更是推动平等互利、等价交换的商业法则与和谐共享的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与文明成果的共享,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力量。

随着交换范围的延伸、规模的扩大、频率的提升,不仅商品物资的运输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与之相对应的货币的运送、保管和交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笔进行贵金属货币实物交割的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于是逐渐出现了在具有相对稳定的经济往来关系和信任基础的商户之间,达成一种共识协议,平时无需逐笔进行交易的货币清算,而是改成先以相互认可或签字画押可以加密保真的凭据进行记录,定期以金属货币进行往来轧差余额货币清算的辅助方式。

在此基础上,一些货币发行机构开始推出一种“汇票”业务,即拥有金属货币的人,可以将金属货币或货币金属存放给货币发行机构(如钱庄),由货币发行机构开出等额的纸质汇票,一式两开,一半交给换票人,一半由出票人持有。持票人可以到异地出票人指定的机构将经过验证真实的汇票兑换成货币。这极大减少了货币日常流通使用的成本,进一步促进了交换的发展。随着汇票业务的发展,有的主营汇票业务的钱庄也改名或直接冠名为“票号”。

在按照顾客需要逐步签发汇票的基础上,一些票号又发现,可以事先印制标明金额和出票人,但不指定持票人的不同金额档次的票据,客户可以随时用金属货币兑换成纸质票据,或用纸质票据到出票机构兑换成金属货币,也可以用纸质票据替代金属货币用于日常的买卖和清算。这就产生了“纸币”。




一开始的纸币完全是金属货币之替代品、表征物,出票人必须保证当持票人兑换金属货币时,要无条件保证按照面额兑换成金属货币。因此,此时的纸币以金属货币作为本位。
纸币的流通进一步提高了货币运行的效率,降低了运行的成本。在此基础上,人们逐渐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换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金属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物质,受到各国储量和加工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金属货币的供应量经常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可交换财富的实际规模)产生严重分离,有的国家货币金属的储量很大,但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有的国家经济发展很好,但货币金属储量有限,很容易产生严重的通货紧缩。货币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偏离,货币币值剧烈波动,就会严重影响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功能的发挥,反而会对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重大冲击,必须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必要的控制,保持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这成为货币发挥功能作用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票据和纸币的运行给人们一种启示,即货币投放的数量不一定每时每刻都严格限定在货币金属的价值范围内,在不出现信任危机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纸币集中兑换金属货币的情况,只要能保证纸币兑换的需要,纸币实际的投放量可以在货币金属的基础上适当放宽,从而增强货币总量的调控空间,更好地保证货币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吻合,保持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当然,这需要货币发行机构必须保持非常好的流动性和信誉,否则,如果不顾自己的的兑付能力随意超发货币,一旦出现兑付(流动性)困难,就可能引发信任危机和纸币挤兑,进而造成破产倒闭,其超发的货币也将受到损失和消亡。

随着纸币的发展,一方面,纸币越来越脱离金属本位的束缚,原有的货币金属也越来越回归其自然物质或商品的属性,也纳入与货币对应的可交换社会财富的范围内,最终彻底退出货币的舞台。另一方面,要保证货币总量与可交换社会财富的规模相对应,保持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便涉及到货币和财富的法律权属与保护问题,需要明确货币总量对应的可交换社会财富是哪些,货币由谁来投放和管理,才能与这些可交换社会财富相对应。

当今世界,是由主权独立的国家组成的,一国发行的货币总量只能与该国主权范围内可交换的社会财富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由国家统一负责货币发行规则和货币总量控制,并以国家主权和法律加以保护。完全交由非国家化的私人机构发行货币,而没有国家的统一管理,就很难保证其货币总量与可交换社会财富的对应。这就是金属货币或金属本位制下的纸币转变为“主权(法定)货币”的根本原因,也是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构想难以落实的根本原因。

可见,要成为现实世界中社会财富交换的价值尺度、交换媒介、价值储藏,货币总量就必须与社会可交换财富的规模相对应(保持币值相对稳定),并伴随社会财富的变化而变化,其规模并非一成不变,更不应该是事先设定的。

当然,全社会可交换财富规模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很难准确度量,因此,货币总量控制一般都会选择一个中介目标,即全社会“物价综和指数”(CPI),只要CPI保持基本稳定,就认为货币总量与全社会可交换的财富规模基本吻合。

基于更好地发挥货币供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考虑,世界各国一般都不追求货币币值的绝对稳定(CPI为零),而是适当提高,保持1%以上,2-3%左右,甚至阶段性更高的目标。货币总量调控的基本原则是:既要防止严重的货币超发引发剧烈通货膨胀,进而造成经济社会剧烈动荡乃至危机,又要通过适度通货膨胀刺激社会扩大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这使得货币政策成为与财政政策一样的宏观调控两大政策工具之一。

货币脱离金属本位制,发展成为国家主权(法定)货币,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加灵活地调控货币总量,保持货币币值相对稳定,并有效发挥货币政策功能,是货币发展的重大突破和进步。




很多人指责,在废弃金属本位制后,当今的主权(法定)货币完全由政府或货币当局人为调控,随意发行,不断超发,造成通货膨胀和货币不断贬值,实际上是对货币持有人财富的恶意剥夺,极其不合理,理应改革,必须剥夺政府发行货币的权力;比照黄金,形成规则和共识,完全交由网络系统严格控制货币总量与阶段性产量。

但这种观念在看到现实问题的同时,忽视了货币总量和阶段性产量严格限定将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货币供应严重偏离经济社会发展和可交换社会财富的规模,货币大幅度升值,同样会对财富创造者造成极大伤害,而且在货币呈现明显的升值趋势时,人们可能更多的倾向于收藏货币,进而使流通中的货币量更加萎缩,将严重影响货币功能的发挥,造成经济社会的混乱,其结果更加可怕。这已经被货币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不应该忽视,不可能倒退。

由此可以进一步明确,类似比特币那样,不仅总量限定,而且每十分钟(挖矿)所产出的数量也严格限定,每四年自动减半的设计思路和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黄金,实际上是无法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的,是不符合货币本质属性和发展逻辑的;因此,也不可能成为可以广泛流通的货币,而只能成为一种在特定网络环境中使用的游戏币,最多成为一种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创造的网络虚拟工艺品,不可能颠覆或取代现有的主权(法定)货币。
同时还要看到,比特币体系是运用区块链技术,人为设计并由参与的计算机共同运行和维护(这些计算机成为比特币体系的成员和运行节点),形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网络社区和体系,其体系内只运行比特币这种唯一的数字资产(即所谓的“价值”),而比特币是通过“挖矿”产生的系统内生资产(一串数码),根本不是一种自然物质,从其产生的源头上就得到全网的充分认证和分布式记录与保护,根本不能造假,其记录也不能被篡改,在这种情况下,比特币网络体系的成员之间无需相互认知,就可以进行点对点的比特币转移,网络系统只认账户记录不认人,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去中心”、“去中介”、“完全信任”的封闭体系。但也正因为如此,比特币体系只能实现比特币的挖矿产生和内部转移(转让),形成分布式账簿体系,而难以解决现实世界的、真正的价值转移和信任与信用问题。比特币不能兑换成法定货币,实际上都难以实现其本身的价值,而要将比特币兑换成法定货币,还必须通过外挂的交易平台(“数字货币交易所”)进行。
这种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并不是比特币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其运行也不是“去中心”的而完全是中心化的。目前,“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既没有受到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体系的严格束缚,也没有得到线下严格的货币或金融交易监管。因此,不断出现严重问题,包括系统被攻击、数字货币被盗窃、平台经营者携款潜逃、被用于非法洗钱、恐怖输送、资产转移等。而且,正因为这种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只是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体系的外挂体系(有人称之为“侧链”),其本身出现问题,并不会影响比特币体系的安全运行,所以,比特币体系至今并未受到影响。
但也正因为比特币区块链体系是一个脱离现实世界完全封闭的体系,是不能将现实世界的资产推送到比特币区块链上运行的,是无法解决现实世界的价值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信任与信用问题的。因此,必须准确认知比特币以及比特币区块链模式,完全模仿比特币区块链模式,将陷入挖矿造币自我封闭的虚拟环境不能自拔,将消耗大量社会资源或财富,而难以形成真正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当今世界仍是以国家主权独立与自治作为基本架构和治理体系的情况下,要创造去中心、去中介的,充分民主自由,甚至人人自组织、人人可发币、人人自金融的“美好社会”,只能是脱离现实的空想,是“乌托邦”式思维。要真正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必须跳出“比特币区块链”的范式和思维。
                                                                                                                                                                                                                                          








欢迎光临 区块链世界 (http://1868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