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一项最耳熟能详的基础设施,大家首先能想到的一定是互联网,这个在二十年前还是大城市有钱人家才能有的配置,发展到现在,农村孩童上网已不再是什么新奇的事。很难想象这样巨大的转变仅花了短短数十年时间,而某项技术成为通用基础设施的标准,就应该是它波及的人群数量、技术领先程度,以及以它为核心建立起的生态体系繁杂程度。 发展时间不过五余年的区块链,有可能取代或升级成为下一代通用的基础设施吗? 通用基础设施必备:硬软件基础设施+网络传输与布设 上世纪80年代,微软发布Windows操作系统发布前,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技术还处于非系统性状态无法普及,该系统发布后,才让个人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使得PC和互联网成为普世性应用产品。为了更容易理解,有人将区块链的发展阶段分为1.0、2.0、3.0,大家公认区块链1.0阶段最大的成果是比特币,2.0阶段代表性产品是支持智能合约的以太坊,3.0虽无定论,但普遍认为至少是能支撑大量区块链应用运转起来的底层支持系统。 而在宣传推广的时候,3.0产品也大多对标Windows、Android、谷歌等构筑信息互联网底层的软件或者产品,除此之外,区块链要想成为开启“价值互联网”的底层技术,至少还需要在多方面拥有独立体系。 由于区块链是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等多学科结合而来,拥有一套支持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处理的硬软件基础设施必不可少。硬件设施又包含终端(节点设备)和芯片(核心处理设施),区块链领域硬件设施在区块链应用项目中不需要,主要是公链项目上主网后带动矿机的售卖,比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多种矿机,核心处理设施开发者有比特大陆等。软件设施包含了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两方面,目前的区块链项目中已出现很多此类概念,比如Bitcoin OS、Zippie OS Alpha版、Nerthus等,包括近期公众热议的EOS,就号称打造区块链世界领先的操作系统。 另外,区块链本身的分布式和点对点技术特征决定了该基础设施未来的面貌将是以分布在各地的的智能化设备来构建,这就决定了未来的世界需要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的配合,最明显的是,由于新的传输协议出现,更新后的效益必须远大于当前系统带来的效益,接下来是在旧的传输协议基础上更新还是重新打碎后建设,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即使区块链完成以上通用基础设施要素的搭建,实际落地时还会面临很多难点。 区块链普及面临的难点与未来 去中心化(或者说去中介化)给人来带的想象空间非常巨大,如果区块链成为新一代通用的基础设施,以往中心化平台掌握的垄断收益会被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中的网络节点(例如比特币区块链中的矿工/超级节点)分享。这其中的巨大利益也将吸引产业从业者竞相加入。近日,继「火星财经」宣布竞选参选EOS超级节点,由“传统转型”过来的媒体「链得得」也宣布将竞选波场等节点。 除此之外,区块链要想作为底层通用基础设施,还面临短期技术成熟度、运算效率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今年年初,易凯资本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因为在某些应用领域去中心化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好的服务质量(链天下注:例如大家热议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没有平台运营者辨别、筛选、监督加入网络的每个节点,使得整个体系缺乏有效的准入和监督机制。将区块链作为一个通用基础设施简单地替换现有网络并不一定带来更好的服务质量,例如,“去中心化的Airbnb”中房屋信息准确性的缺失可能影响用户住宿体验,“去中心化的滴滴”中不良信用司机会影响乘客的体验与安全;尽管房东与租户、司机与乘客的信用信息将在交易发生后记录,但中心化平台的缺失导致交易发生时双方利益难以保障,例如乘客遇到黑车司机无法启用滴滴的“紧急求助”功能。 因为有了可流动Token和相对容易获取的融资,区块链能释放出远比VR更持久的热度,其在底层搭建方面进展并不算慢,仅跨链这一难点就发展出了公证人机制(Notary schemes)、侧链/中继(Sidechains/relays)、哈希锁定(Hash-locking)等多种解决方案。但一个新生事物在行业初期呈现快速增长后,市场也会逐渐做出判断:这个事物到底是泡沫还是真正的繁荣? 而能够给区块链提供某类解决方案的企业越多,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之间进行竞争,究竟谁能胜出目前还难以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方向成熟后,整个区块链产业才能成熟化,毕竟,区块链时代就应该是整个社会自上而下都能遍布关于该技术的各类高低端产品。 长途漫漫,区块链暂时还无法成为一个通用的基础设施,但梦想还是要有的,谁又能准确知道我们现在是不是处于20世纪初的互联网阶段呢? 转自链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