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一万种可能
对于区块链特别是和它相关的虚拟货币,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币圈一天,人间一年”,某风险投资人更形象地改造这句话说给互联网业听:“币圈一天,互联网十年”。现在再看这句话,我们又发现很有意思,在极短的时间里,区块链多次跌宕起伏,区块链在压缩的时空中经历互联网业10多年间所遇到的毁誉。其实到今天也很难说对互联网有完全一致的看法。2016年底,有知名企业家公开批评说,我不能允许你们(虚拟经济)搞乱实体经济。实际上早在2015年就有明确的官方观点评说“别以为电子商务只是‘虚拟经济’”。
区别在于,现在看到的互联网是已经发生的,而围绕区块链的还只是就展望中的事物进行争论———可以说区块链的一切都尚未实际发生,区块链的一万种可能都还只是设想。
现在围绕区块链的激烈争论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历了互联网20多年带来的变化,因而更容易去设想一个类似的新技术浪潮的正面可能性或负面效应。区块链技术的确是管理学者约翰·哈格尔所定义的那种“强叙事性”事物,他认为有强叙事性的事物会“超越……的界限而连接和动员其他人”。现在听到各种围绕区块链的正面或反面的设想时,我就感到这种叙事性特性展现在面前,懂与不懂的、相关和不相关的人都加入争论。
区块链和互联网的确是缠绕在一起的。区块链和我们所知的互联网是同构的,这两个“技术”都是有着两面的硬币:一面是信息技术,一面是经济技术。通常人们认为区块链给现在的信息互联网增加了名为“价值互联网”的新一半,知名区块链专家肖风早在2017年1月10日就在《人民日报》整版撰文,题为《区块链,让价值互联网露出曙光》。
但与20多年来互联网的历程不同,区块链作为从比特币这个事物中发展出来的底层技术,始终难以摆脱它的阴影。对比特币系统了解越深,我越觉得它超级精妙,可能是最伟大的技术和经济系统设计之一。但是,即便我们这样的技术爱好者也心存疑虑:中本聪的神秘和完全匿名极大削弱了比特币的可信度,它的价格发展过程有着明显的郁金香泡沫色彩,它被鼓吹成颠覆现有全球货币体系让它必然遭遇阻力,当然更有人担心它可能会被用于诸如全球黑市或军火等地下非法市场。要注意的是,这些疑虑中有很大成分是对于一项革命性新技术的道德判断,更中性的视角应是,我们应关注新技术开启的可能性。
从区块链技术后来的发展看,它逐步摆脱这些阴影,从而开始走向一项新技术应有的发展与应用路径:主要的联盟链技术项目超级账本是Linux基金会及IB M公司等推动的,现在跨国转账应用如R ipple或所谓区块链2 .0技术如以太坊得到更多主流企业与机构的支持,以太坊企业联盟包括了摩根大通、微软、英国石油公司等商业巨头。之后,2017年开始出现的虚拟货币数量爆发和价格大幅涨跌既用财富泡沫吸引了更多人,也让更多人去了解和应用区块链。
不可否认的是,巨大的泡沫再次给区块链的应用带来障碍。由于现在仍处在这一波巨浪之中,这些障碍是什么、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大概只有等潮水退去后才能知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试图了解和应用区块链,我们将听到更多的它的一万种可能。很自然地,正如过往各种具有强叙事性的新技术(比如近年我们常听到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一样,这些新技术引发的一万种可能的设想中绝大部分是空想,只有少数几个可能在经历多次起伏后变得有变革力量———比如电商,比如移动支付,比如移动社交。
今天可以确信的是,虽然区块链技术是在比特币这个系统中被发明和剥离出来,但它可能很难给世界各国的主权货币带来多大变化,巨大变革甚少是从核心发生的,而多启动于边缘。还可以确信的是,现在一些看似以保守姿态利用区块链的互联网公司,可能选择的是对它们自身来说最佳的路径,当然敢于在泡沫和争议中投入区块链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其实并不保守。比如近期京东发布自身的区块链实践所展示的,在很多人看来是没有“创新”,只是把区块链技术看成分布式账簿,将它用于价值数据的记录、流动和交换。比如腾讯2017年就发布的腾讯区块链(当时名为腾讯可信区块链)现在看是一个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云服务平台。又比如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至今未披露自身的区块链应用设想,而仅是对外展示在技术专利上积累的实力。在热潮略退的当下,这些探索更显真实价值。
最后,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就像我们所经历的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演进一样,区块链更多的可能性会涌现出来,这或许是我们可以最确信无疑的一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