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区块链落地的现状、阻碍与机遇
区块链技术落地现状
目前中国区块链市场充斥着大量三无项目,无应用场景,无技术团队,无业务逻辑。虽然ICO被监管机构叫停,但泡沫却没有破裂迹象,人们忍不住呼吁区块链技术「脱虚就实」。市场普遍期望,创业者能够将这一颠覆性技术落地。
“产业落地缓慢也属正常,这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底层技术有待进一步成熟,智能合约公链平台缺乏,各类Token生态兼容不足,政府监管不明等等。”启赋资本合伙人顾凯对区块链捕手分析。
启赋资本聚焦产业互联网投资,自2016年作为早期投资机构,已投资布比、巴比特等企业。顾凯预测,在接下来的一两年行业大环境将趋于成熟,通证经济/代币价值将得到广泛认可,商业级应用将会落地。
如果梳理互联网的发展,会发现互联网技术兴起于1995年前后,技术落地最早是互联网原生应用——门户网站,直到2012年才发展「互联网+产业」。区块链技术离行业应用尚需一段时间,但区块链捕手从多位投资人处了解到,2018年区块链技术落地将呈加速度之势。
“2018年将是区块链真正与实体经济结合并爆发的一年。”点亮资本合伙人郭峰相信,一方面传统企业拥抱区块链,「单一中心化管理+去中心化协作」的区块链应用将如雨后春笋起来;另一方面,链圈与币圈创业团队开始融合,传统区块链应用项目逐步吸纳代币/通证机制,代币项目逐步与实体经济融合。郭峰亲历比特币的跌涨周期、区块链底层技术的起源与发展,早在2012年就与布比团队共同探索比特币底层技术及其生态设计机制。
国内最大的第三方中立数据中心运营商世纪互联创始人、董事长陈升则期望2018年劣质通证将被驱逐出市场。
2018年,大批传统主流经济力量进入区块链已成定局。传统世界里有资金、有资源、有技术的企业、组织和资本的到来将彻底改变区块链通证的价值基础,每份通证都有实实在在的产品、服务、资源和权益支撑。
区块链技术落地的机遇
一项新技术能否最终落地,取决于诸多复杂因素,而其中很关键的一点便是合适的应用场景。要找到相应的应用场景,需从区块链自身技术特性入手。区块链技术在不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的特性保证。
但并非所有场景都需要区块链。从网络节点设计层面来看,当前技术水平的区块链网络为达到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信任效果,会消耗更多资源,在使各方信任成本降低的同时,也导致全网网络运营总成本偏高。那么,目前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可以把区块链技术以上三大特点发挥到极致的同时,又可以摊薄高昂的网络运营成本?
分布式资本合伙人沈波在2017年时就曾表示,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应该遵循四大原则。
第一,多信任主体:区块链是信任机器,应用环境最好是相互之间没有天然信任关系(如不同企业主体之间),需要通过区块链来搭建信任。反之,如果双方是强信任关系,或已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使用区块链的必要性就不大。
第二,多方协作:如果该场景协作方多,对账成本高,区块链底层的共享账本之上搭建的智能合约能够降低对账成本,从而提升效率。
第三,中低频交易:区块链目前的并发性和扩展性还不足以应用于大规模高频交易,比如股票交易所。
第四,商业逻辑完备:区块链节点之间一定要有完备的商业逻辑,形成多赢局面,参与者才有动力使用整条区块链。
目前,中国只有极少数企业已摸索出特定应用场景,而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不断探索和验证阶段。区块链捕手总结,2018年以及更长时间,可能深入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包括:金融服务,尤其供应链金融,物联网,内容版权,资源共享,预测经济,权属及征信管理等等。
金融服务领域长期存在提高交易效率的迫切需求,因为现有的第三方中介机制普遍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流程复杂、容易出错等痛点。而区块链技术恰恰可为金融服务提供有效、可信的权属证明,以及可靠的合约确保机制。
在沈波看来,在潜力方面,中国金融业每年的IT投入保守估计高达上千亿,足够诞生区块链独角兽企业。但金融领域落地将慢于非金融领域,原因有二:其一,金融领域应用对技术要求高,而区块链技术距离成熟应用还有段距离;其二,金融是强监管领域,试错成本高,各类机构都相对保守,决策速度较慢。
目前,国内区块链底层技术最大最成功的一个应用是供应链金融。布比创始人兼CEO蒋海表示,供应链金融这类贸易融资在国内是很大的产业。
现在有很多企业规模小、征信难,到银行贷款流程慢、利息高,甚至贷不到。一旦运用区块链技术,银行可以清晰看到链中上中下游企业间的合同、协议,并实现多方共同审核,保证真实性,贷款效率也能提高。
2016年布比完成3000万元Pre-A轮融资,由启赋资本、招商局创投、分布式资本等主流投资机构联合投资。布比战略定位是区块链技术基础服务商,旗下设有两家全资子公司,一家运营行业区块链网络,用于供应链金融的贸易融资;另一家运营公共区块链网络,用于各类数字资产和物联网的价值转移。
蒋海告诉区块链捕手,目前市场出现的很多「区块链+」应用,很像前两年O2O火爆的时候,大家都在加O2O,最终发现大多都是假需求。
对于区块链技术产业应用落地,竞争优势在于区块链+行业经验。到最后比的不单单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产品化能力。做技术一定要对服务的场景熟悉,这就要求企业对产业要有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长期以来,物联网大都以中心化模式建设与管理,建设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此外由于构成物联网节点琐碎,可达百亿级,而其产生的价值不像互联网那么明显,变现能力更弱,很难形成生态。区块链技术恰恰可能给物联网注入「生态设计机制」灵魂,从而再造出既有权限归属,又能价值传递的物联网。
郭峰表示,和以往「互联网+」模式相比,「区块链+」具有两大突出优势:
第一,由于信任与价值传递的数字化和自动化,生态内交易处理和协作效率提高,导致生态内摩擦降低,成本降低;第二,一旦物理条件具备,由于其天生的分布式自组织特性,生态增长将是并行、指数级的,直至饱和稳定状态。物联网,即智能硬件和区块链的结合,物联网和区块链都是P2P的分布式网络,它们天然契合。但要注意其合法合规性。
Goopal Group发起人孙江涛也看好「区块链+」物联网,他自2000年投身创业,曾把支付公司钱袋宝作价十几亿卖给美团点评。2016年孙江涛与IDG资本、高榕资本等一起创立Goopal Group,致力于解决区块链技术的场景应用问题,2017年公司估值达1.4亿美元。
权属管理、共享资源这两类应用场景也被早期投资者普遍看好。其中在权属管理领域,孙江涛表示版权保护最容易实现,「现在苹果的音乐、视频要收30%佣金,运用区块链技术将这部分佣金返还给版权拥有者,可以激励他们去创造更好的内容,这会对中心化的互联网巨头造成冲击。」
“区块链第一个会改变涉及整合资源的行业,尤其是共享经济、分享经济,区块链能有效提高双方互信度,成为建立信任的重要工具,同时Token的激励机制也会对共享经济、分享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蒋海对区块链捕手表示。
相比于依赖中间方的资源共享模式,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模式有潜力更直接地对接资源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其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有助于减小交易摩擦。
郭峰对区块链技术产业落地持乐观态度,「区块链+传统行业」模式是在构建一个新型的行业生态系统。这其中孕育着大量的创新机会,是创业公司实现弯道超车,构建新型行业生态的难得机遇。顾凯对区块链捕手预测,2018年可能最开始突破的是面向特定场景或特定应用的聚焦式区块链,因为短期来看通用型区块链不太可能存在。
区块链技术落地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加密算法的底层技术,大规模地把社会上很多人的生产力连接在一起。「区块链分两层,第一层是基于共识的分布式密码学账本,第二层是通证生态系统,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称其区块链。」郭峰对区块链捕手解析,基于共识的分布式密码学账本具有技术价值,通证生态具有商业价值,区块链用技术手段实现了生态设计。
在国内,通证/代币在分别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新融资渠道和投资标的的同时,也带来圈钱和泡沫,ICO监管落地中。因为该项技术的特殊性,区块链技术产业落地正面临着除底层技术之外,包括政监管环境、人才匮乏、技术认知等多方面挑战。多位采访对象向区块链捕手分享,中国区块链技术落地正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市场亟需支持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管改革,否则创业者和主流资金难以拥抱该技术。如今正是市场各方玩家,包括监管方、投资人、项目方等等一起努力建立共识机制的时候,比如:在ICO中设立信评机制、交易规则、惩戒手段等措施。
其次,真正具有区块链思想、懂得区块链架构的复合型人才缺乏。链圈和币圈创业者互相鄙视,亟需相互学习,扬长避短。
“链圈专注于区块链底层技术,认为机制设计是炒作,没有意识到通证生态设计的经济学意义。应用领域创新,更多取决于区块链生态机制的设计,这方面大多数工程师出身的创业者并不擅长。然而币圈团队思维灵活,长于生态机制设计,而90%币圈的团队对底层技术没有布局。概念已成过去,若要实现通证生态,需要底层技术支持。这就需要双方用归零心态学习,同时找到互补伙伴加入。”郭峰相信,两圈将在2018年实现联手。
最后,底层技术存在瓶颈,基于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建设亟需与现行行业标准相容才能实现大规模商用。
“其一,规模和效率,分布式系统只要规模一大,效率就低,目前比特币系统的去中心化程度最高,效率也最低;其二,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在区块链上共同记账,既要设置权限,又要保护隐私,冲突如何解决;其三,交易自动化的安全性证明,因为智能合约的前提是合同一旦执行就不能被单方停止,传统的系统一出错可以停下来,但分布式系统就停不了,而且还不能将合约删掉,否则信誉就丢失。”蒋海正视以上技术困境,但由于对技术前景的乐观,他认为并非要等到基础设施全好了才开发应用,肯定是相互促进的。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早期投资者则持不同观点,“区块链技术作为分布式账本,通过代码解决信任机制,无需第三方背书。与其他技术链接在一起后重构生态。如今公共数据库技术尚未成熟,与其它技术链接进行产业应用为时尚早。大规模商用一定要解决大规模网络节点之间的信任机制问题。底层共识机制这种基础性探索将是长期的,并且常人无法理解,也很可能没有结果,甚至失败。在底层技术研发上,国外无论有技术实力的个人还是机构都在潜心研究。国内则在喊各种落地,很难找到做基础研究的项目和公司,主要都在推广拿钱。”
据他观察,全球有价值的区块链项目,很多是社区类型,没有公司,没有基金,自发参与,全球协作,甚至核心团队都匿名。
或许,正如孙江涛对区块链捕手坦言的那样:
“区块链未来会怎么发展谁也说不准,除了能看得到的一些方向,其他都要去尝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