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观察:区块链金融风险及监管
区块链及数字货币监管是一直以来的热门话题。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秘书长尹振涛对巴比特资讯分享了他对区块链监管的看法。中国的监管正逐渐转向自我的路径
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自诞生以来面临的就是全球市场。尹振涛提到,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面临的是互联网,金融网,资本网三网全球流动的市场,对于监管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因此,监管层能做的只能是在监管权限内做到有效监管。
而金融市场是经济全球化最快的市场, “全球对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监管是在08年次贷危机,G20倡导全球监管合作,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之后实现的。08年之前,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仅有的巴塞尔协议还是非强制性的。”因此,全球的金融监管本身就是新的领域。
在尹振涛看来,2008年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而言是一个节点。在此之前,全球的金融市场中的金融产品和金融监管都在效仿华尔街,但次贷危机表明,欧美的方法可能并不适用。尹振涛认为,从08年至今,中国的监管已经转向到自我的路径。13年以来,伴随科技金融的发展,加之中国海量的科技金融应用市场,中国的应用和监管甚至在引领全球。
“不是说我们看看美国日本怎么管,我们就怎么管。现在看我们发现日本跟美国也是截然不同的。其实外界很关心中国的监管是怎样的。因为中国市场是最容易暴露的,应用环境是最大的,市场风险也是最大的。”
我国监管的态度和思路:允许风险,但要防范系统性风险
谈到我国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监管态度,尹振涛总结,“态度很明确,ICO是非法的,交易是禁止的,区块链技术是支持的。关于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并没有禁止它,如果出现一些围绕比特币或者虚拟货币的交易的话,从法院层面上是有判例是支持的,是有明显的法律地位存在的。就像Q币这样的资产,用户也可以去申诉,只是它的应用场景是不一样的。”
但尹振涛认为,对于数字货币交易的专项整治过后,可能会有某种形式的虚拟货币交易场所出现,但不一定是交易所,因为目前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存在依然跟国家的监管不匹配。
尹振涛随后谈到了我国的金融监管思路,“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讲,我们能够忍受风险,因为金融就是风险管理。如果不要风险的话,金融就没有逻辑了,因此要允许风险,但是不能允许系统性的风险。”
什么是系统性风险?尹振涛介绍,“一个是规模很大,这点数字货币的规模来看是不具备的。另一点是涉及到所有的老百姓。尽管目前数字货币还没有涉及到所有老百姓,但已经有向大家广泛传播的风险。那这就是一个系统重要性的市场。”
监管的理念是什么?不是不允许融资,而是不要让老百姓承受大的风险,所以要进行金融消费者保护。“因此准入门槛要定清楚,宣传的方式方法要注意。我们对私募产品的管理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有50万100万的准入门槛,有针对流程和宣传广告的管理。”
尹振涛认为,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越大的机构从事区块链行业,对行业的作用是优胜劣汰。“我指的是BAT这样的大企业。当然如果风险投资机构关注这个行业,我想他们的方向和目标并不是行业而是退出。把这些项目放到他们的产业链条和业务体系中,实现一步步的融资和退出。”
“当然大量的资本的注入对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有好处。”但尹振涛提醒,“所有区块链的投资,不仅限于ICO,目前阶段都还处在风险期。”
尹振涛举了比特币的例子,他认为,比特币的定价在现阶段已经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任何一个产品的增值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即便有新的元素加入,也要符合一定的规律。比特币或者数字货币,目前很难挑战货币。
“货币有三种价值,交换价值,现在有一些人也用比特币来交换东西;定价职能,财富用比特币来定价;第三个就是储备的价值,就像黄金。现在大家觉得好像比特币这三种职能都有,就认为它在挑战货币。很多人认为这三种职能,需要央行发行,有央行信用,其实这都是表面的,就像美国的央行都是私人机构,并不是说什么机构发行才是货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稳定的才能称为货币。比如津巴布韦的法币,他的货币币值太不稳定了,比特币可能也是如此,你很少用它来买东西,因为币值调整的太快了;定价职能也不具备,忽涨忽跌;储藏的职能来讲,很多人现在是在储藏它,但是它今后价值是多少大家都不知道,它不是个硬通货。”
最后,尹振涛再次强调了对中小投资者的建议:“中小投资者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不要想着一天发财。”
<div class="content-botto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