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发展史看区块链的未来
什么是区块链格鲁夫说,“风起了,接着台风来袭。每个企业都会面临风浪,但是10倍速力量是能够改变企业基本要素的变化”当时,格鲁夫说的是互联网,放在今天的区块链一点都不为过,甚至是100倍速,1000倍速。(1996年安迪格鲁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全世界都在忙着理解区块链,不管是地铁大妈,还是企业老大,都害怕错过一个时代,都在揣测,区块链到底是维生素还是毒药?
以太坊的创始人“V神”在序言中写道:这个时代可以叫做“加密2.0的新经济时代”。去中心化的思想过去30多年,在不同的系统中尝试,从电子现金到投票再到文件传输,但是进展缓慢,直到区块链的出现,或者具体的说,2009年中本聪发明的比特币所代表的去中心化账簿,给去中心化思想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密码学家、数学家和程序员的努力,促进了这一行业的发展。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对主流金融的不信任,2013年斯诺登事件,揭示出美国政府在公众隐私领域的干涉,都促进了大众对“去中心化”思想的需求。“V神”把区块链,以及一系列能够建立共识的技术系统,叫做“加密2.0”的科技。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网络,可以减少对单一服务器的依赖,密码公钥带来了可移动用户的身份确认问题,还有先进的数学工具,包括环签名、动态加密和零知识验证,保护了用户的隐私权,用户可以放心地将数据公开存储。
20世纪50年代,IT行业的发展出现新的语言:大型主机、数据库、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带来新词汇:浏览器、博客、Java、Http、Html等。
21世纪10年代,区块链的出现带来新名词:共识算法、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电子钱包、交易区块等。
不同的词汇,构成我们的区块链的知识链。互联网可以带来搜索随时随地的信息,区块链可以用类似的方式来确认记录、身份、权利、合约、工作量等,将来所有东西都会有数字化的所有权证明。
如果用一句话解释区块链买那就是:不可篡改、永久保存交易记录的科技。区块链释放了中心化机构的信用,指引信用越过了这些控制点。
区块链不仅仅是分布式的账本,信用应该是免费的,不被征税,也不被任何力量控制。通过技术的力量,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关系,信用可以被编码,可以被加密的技术实现其确定性。
过去的信用需要中心化的机构来实现,这些机构需要收取管理费用,现在,区块链则通过密码证据,由可信任的计算机组成的网络来提供安全性。过去有中介控制的信用,必然伴随着摩擦,现在,区块链可以提供无摩擦的信用,摩擦力越小,信用就会沿着阻力最小的路径移动,逐渐向网络的边界流动,更加的去中心化。
有人说,区块链是一种信仰。
在16世纪的天主教堂和欧洲各国政府合谋,控制印刷术,控制知识的传播,这些机构通过发行执照来监督印刷,但是后来随着印刷的爆发性增长,大大促进知识的流动而被广泛应用下去。印刷知识内容是一件非法的事情,这在今天不可想象。今天,中心化的信用机构,就好像中世纪的卫道者。正如,中世纪的机构不得不放弃对印刷的控制一样,信用功能也被区块链从外部的界限中解放了出来。这是作者从历史中看到的对未来的信心。
区块链除了技术上的功能,还有更深层的哲学、文化、思想的内涵,也许你不懂它背后的运作路径,但是它能让你使用的其他产品变为可能。就像,你不懂上网的技术路径,但是你会利用上网带来的各种可能性。理解区块链的知识,比理解它的应用更简单。就像驾校的教练,能教你开车,但并不能预言你会把车开到哪里。当然,在上车之前,我们要先学习基本的路考知识。
万维网的发明者伯纳斯李,在1990年创办第一个WWW网页的时候写道:一旦我们通过万维网连接信息,我们就可以通过它来发现事实、创立想法、买卖物品、创建关系,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在过往时代不可想象的速度和规模来实现的。他还预言了搜索、出版、电商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在今天都已经实现了。
中本聪在2008年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这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货币发明的基础,关键点就是:点对点电子交易、不需要金融机构、加密证据而不是中心化的信用;信用存在于网络,而不是某个中心机构。
从技术上看,区块链是公开的分布式账本;
从商业上看,区块链能够实现个体之间价值转移的交易网络;
从法律上看,区块链不需要中介的交易验证系统。
从互联网到区块链
互联网用户占全球人口数,1995年不到1%,2005年突破十亿,2016年占全球人口的47%。
移动电话用户,2002年超过固定电话用户,2013年超过全球人口数。
全球网站总数,2016年稳定在10亿左右。
这些用户作为基础,给区块链带来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寻找新的原子化的用户,可以直接从互联网用户、移动手机用户、网站拥有者,以及任何能从相互连接中得益并且智能化的东西,它不再需要苦苦寻找用户,只需要充分连接上面四种用户就几乎连接全球了。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也就是说,区块链离不开互联网建立的用户连接的基础,而且能够解决互联网不能解决的信任的问题。现在的区块链大多只能看到技术价值,商业应用还有点远,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就像网络技术是分层的一样,区块链技术也是分层的。第一层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账本,第二层是通证token系统。二者结合,才能真正在商业应用中落地。
从2009年到2013年,比特币花了3年的时间才让大众熟知;从2015年到2018年,区块链才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就好像互联网1983年出现后,万维网花了7年时间才登场,万维网商业化之后,大多数公司也花了3年时间(1994到1997)才完全认识到它的潜力。
区块链的应用,不仅可以和互联网结合,而且还可以基于原生的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包含了博弈论、密码学、软件学等学科。
博弈论当中的“拜占庭将军”问题,是少数不忠诚将军存在,会阻碍计划的进行,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必须创建一个对投入信息生产的工作进行验证的过程来实现,同时对访问未篡改信息的要求实行限时,来确保真实性。这是拜占庭容错算法的应用,只要信任网络,就可以对其真实性抱有信心。
密码学知识是哈希算法、密钥和数字签名。哈希是一个数字指纹,能够在不需要被真正看到的情况下,验证某些信息是否被篡改过。密钥包括公钥和私钥,相当于一道门有两把钥匙,公钥用来加密信息,私钥用来解码,也就是说公开可见,但需要私人验证,就像你的家庭地址,大家都知道,但是进你家的门,需要私人钥匙,而且是独一无二的。数字签名用来证明信息的真实性数学工具。
密码学发展历史悠久,但是软件工程将密码学和博弈论结合起来,构建了区块链的总体架构,在这个架构中,压倒性的数学上的确定性,大大降低了可见的不确定性。
当你在银行开户,把钱存在银行的时候,你是信任银行这个中心化的机构的,你给了银行完全的信任,银行才给你明确的出入权。而在区块链上,一个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特定的钱包,向另一个用户进行支付,区块链网络负责审核、验证,完成转移,在10分钟内就可以做到,无论是否有加密货币交易做中介。
1994年来互联网带来的关键变革:个人通信、自出版、电子商务、社交网站。从图表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能够取代任何一个网络应用,点对点协议基础上的新的应用版本的挑战。
互联网可以是:开发平台,交易平台,媒体,市场。
区块链的特征可以是:加密货币、计算的基础设施、交易平台、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分布式会计账簿、开发平台、开源软件、金融服务市场、点对点网络、信用服务层。重点说说其中三个。
加密货币:当它对那些成功验证了一笔交易的矿工进行补偿的时候,它扮演了一种生产的角色;当它成为智能合约的运行费或者等价于交易费用时,它又扮演了一种消费的角色。
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区块链粉碎了传统的数据库,程序员们必须做好重写一切程序的准备。在区块链这个空间中,你可以半公开的存储数据,任何人都可以验证你是否存储了某个信息,因为容器上有你的签名,但是只有你自己知道容器里到底是什么信息,因为只有你才安全拥有信息对应的私钥。
开源软件:以比特币为例,从最初中本聪发明之后,一直有个叫做“核心开发者”的团队在维护它,并且持续进行改进。利用比特币协议的稳健型,成千上万的独立开发者也围绕他们做些辅助的应用和服务。
在币链圈,人们常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其实,在具体应用中也是,认知上的贫穷,更是大大限制了人们对区块链应用的想象力。
2.区块链式的信用是如何渗透的?
达成共识是区块链运作的核心,去中心化的方式达成共识,就打破了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去中心化的分布方式,将权力和信用转移到分散的网络,授权网络中的节点,连续有序地将交易记录在公共的“区块”上,并且创建唯一的“链”。
当我们说信用时,我们说些什么?
你可能会想到:一个有信用的人,一个守信的民族等。这里讲的是情感、精神上的信用,而在商业交易中的信用,一般包括:依赖性、可预测性、信心、事实、担保、信用凭证、确信等。比如,银行不会窃取我们的存款,政府不会征税了不提供公共服务,至少95%的情况下,这些机构是不会出现滥用信用的情况的。但不是100%,因为留下的5%的情况可能是信用被滥用,比如银行推迟结清我们的支票,政府浪费税金等。区块链的出现,能让95%的情况更多透明,5%糟糕的情况将会被消除,降低整体的信用成本和信用风险。
区块链上的信用,有一个名词叫做:去中心化的信用。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相信去中介化的信用是有未来的,那么,首先要明白一点,区块链不是一个对信用去中介化的工具,而是对信用的再中介化。过去依靠一个中心,现在可能是多元化的,聚合起来威力无穷的授予信用的个体。不像中心化的信用使我们疏远,而是分布式的信用将我们聚合在一起。
我们已经完善了“网络逻辑”,你将电脑联网就可以工作,你进入车中,通过蓝牙就可以连接你的智能手机。接下来需要完善的就是“信用逻辑”,信用将在软件和硬件当中,通过连接授权给产品和服务,从而相互影响。被信任的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操作,大大提高了很多事物的智能程度。
举个例子。Airbnb是如何让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的。它的设计在于,首先通过共享身份和声誉的细节,airbnb的房主和房客会分享自己的身份信息,社交网络信息等,增加彼此的信任度,能在适当的地方锁定点对点交易。Airbnb是为了人类的信用成分而设计的,区块链则是为了交易信用这一并行要素而设计的。如果区块链能提供一种可靠的信用机制,那么,人们就不需要去寻找其他的方式来构建信用了,这样,不仅是在Airbnb,在很多其他平台都是可以应用起来的。
区块链的特长在于能证明事情是否发生。这个证明的金字塔,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1、共识中的证明。一般是工作量证明或权益证明。
2、服务性的证明。一般是鉴定身份或者所有权。
3、服务中的证明。一般是土地注册或者婚姻登记。
从1到3,证明的等级越来越商业,从3到1,证明越来越依赖技术。
区块链能实现什么?
区块链提供的价值,可以用ATOMIC这个单词来应用:Assets资产、Trust信任、Ownership所有权、Money货币、Identity身份、Contracts协议。也就是说,区块链可以提供:
可编程的资产。也就是数字化资产,能在区块链网络上被创造、被管理、被转移,而不用忍受现实中介的延时。
可编程的信任。信任是基于网络的逻辑规则,而不是一个中心化数据库的授权。
可编程的所有权。利用文件的额时间戳表示所有权,像加密一样安全可靠。
可编程的货币。通过区块链的黑匣子实现验证,信任成分是交易中的一部分,所以最终结果是自我清算交易。
可编程的身份。通过加密技术实现隐私保护,通过建立信任实现透明度。
可编程的协议。区块链由几个分散的电脑资源组成,这样的网络比中心控制的基础结构更优弹性。
区块链这种分布式存储数据的安全性,来自于加密技术,私钥公钥的应用,使得每个用户都可以拥有私人数据,而中心数据库将更少地遭受数据丢失,因为它只储存一部分,包括加密信息和分配遍布网络的存储位置的代码指针,而不是全部。所以,黑客很难一下子攻击到整个数据库。
在1994年,网络出现时还是新鲜事物,直到1998年,我们才看到有网站的企业名单记录,大多数公司需要3-5年才能接受网站。很多早期的网站都特别像小册子的清单,只有亚马逊等少量的公司,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
区块链,将会成为新的网站。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每个公司都会拥有或参与各种各样的区块链,无论它是公有的、私有的还是联盟的。类似于网站的使用进程,公司可以找到自身落地区块链的业务。
过去,你创建了一个网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发布什么信息。现在,你要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先问一问,有哪些可以实现点对点价值交换服务的。当中本聪2009年放出第一个比特币区块链代码时,它只由两台电脑和一个代币组成,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它是一个不断自主增长的网络,因为任何人都可以下载一个软件程序,并且在联网后成为可以运行相同代码的同一节点。这是公有链的特点。比特币是第一个,以太坊是另一个。
除了公有链,还有私有链,它们有更特殊的用途,造价更昂贵,成本是少数所有者承担,另外还有特殊用途的公有链的出现。比如,承诺完全隐私性的Zcash 。随着公有链,私有链,以及拥有特殊目的的区块链的增长,区块链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页:
[1]